氫能源有很多優勢,成本方面如果降下來,未來會取代目前存在污染的油氣能源,很可能發展成以電和氫能源取代煤氣、汽油的結構。
作為一種可再生可循環的綠色能源,發展好氫能,未來可能不亞于類似于工業**或信息**的浪潮。
在減碳已成全球共識的情況之下,加注時間短、續航時間長、能量密度相對鋰電池更高的氫能源,在包括長途重卡等商業車領域的優勢相當明顯。
到2025年氫能源的需求預計將是目前的10倍,2030年,使用氫能源燃料電池的交通工具將達到1000萬-1500萬輛,市場總額能達到萬億級別,發展氫能也順理成章地成了解決未來能源安全問題并掌握國際能源領域制高點的重要舉措。
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到2050年占比至少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約為12萬億元。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統計,202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煤炭、天然氣合計占比超過83.1%。
可再生能源,需要通過電能這種二次能源媒介連接消費終端。
據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到2050年電力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增長至 47%,超出全球平均水平。
電力具有供需實時平衡的特點,而可再生能源存在固有的間隙性、隨機與波動性特點,發電并網時給電網穩定性帶來巨大壓力,導致了嚴重的棄風、棄光、棄水等現象。
當前氫能產業已跨過從0到1的技術階段,正步入降本應用的良性循環。從**到地方的扶持政策正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目前我國也是全球發展氫能速度較快的國家之一,在截至 2021 年初全球投資的氫能項目中,我國占比較高。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2030年,中國氫氣需求將達到3,500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5%。
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氫氣需求接近6,000萬噸,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